戴晴的法兰克福之战
茉莉
法兰克福书展开幕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几个女人说说笑笑地走出三馆。赫塔・米勒――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穿着黑色的衣服,从我们背后赶上来,抱住戴晴亲吻了一口,在戴晴脸上留下口红的痕迹。对本届书展邀请中国担任主宾国一事,流亡德国的罗马尼亚作家米勒表示反对。经历了三十年东欧专制恐怖的米勒认为:让一个坚持独裁制度的国家做主宾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米勒的小说里,受迫害者只要看见飘扬的红旗,听见嘹亮的军号,就会发疯。所以米勒拒绝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媒体采访,而把自己的敬意献给戴晴这样勇敢的中国异议作家。不仅是米勒,很多德国人都由衷地钦佩戴晴。在书展前后的一两个月里,德国人从电视上、报纸上认识了光彩夺目的戴晴――一位为言论自由和合法权益而战的中国女作家,他们有的找机会和戴晴合影,有的托人向戴晴致意,表达他们的热情支持。笔者在法兰克福和戴晴相聚的四天中,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 现代唐・吉诃德与专制的较量
这是一场"一人敌一国"的战役。9月11日,受邀参加书展研讨会的戴晴在机场吃惊地发现,原已确认的机票被取消,她立即自己掏钱买回了那刚刚退掉的一张机票,飞往法兰克福。从这时起,这位68岁仍然精力充沛、童心未泯的女作家,身不由己地化为一位现代唐・吉诃德,披挂起一身铠甲,登上法兰克福书展这个自由与专制较量的战场。但戴晴和古代的唐・吉诃德不同,她敢于冲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却并不脱离现实耽于幻想。骑瘦马持长矛的唐・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去作战,而戴晴,面对的却是一个既拥有强大的硬实力,又企图在法兰克福书展显示其"软实力"的专制政权。这个政权雄心勃勃征服世界的文化进军,遇上戴晴等除了笔之外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士,居然给大大地挫折了一下。对于书展主办方来说,这次书展不仅要展现一个官方的中国,也要介绍其它中国人的面孔。因此,邀请异议作家和流亡作家出席书展,是该次活动的题中之义,否则,该次书展就违背了自由社会的民主理念。但是,这一要义很难为专制政权所理解,钱大势力大的专制者不肯接受自由社会这一套。为了排斥异议作家,那些习惯于玩弄控制手段的中国人,从头至尾都在向书展主办方施加压力。而德国书展主办方缺乏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一再在压力下左右摇摆,进退失据。于是就发生了很多可笑的事件。例如,主办方向戴晴和贝岭发出邀请,接着取消邀请,最后又收回取消。在书展开幕前的一场有关中国的研讨会上,因为有戴晴和贝岭发言,中方代表居然集体短暂离席以示抗议。由于开幕式都是中国官方出席,为了做一个平衡,德国主办方原本安排戴晴和贝岭在国际中心的告别招待会上做简短发言。但中国官方代表团在该场合全体缺席,安排戴晴和贝岭的发言也突然被取消了。
◎ "拼死也要挣回本属自己的东西"
10月18日中午,我从书展的"西藏论坛"上下来,身上披着长长的白色哈达,抬头看见戴晴在场外向我招手。戴晴告诉我,她将在下午四点的告别招待会上说几句话之后,大家一起吃顿饭告别。于是我们陪她一同前去。当时我注意到,戴晴穿了一件蓝地白花的印花布旗袍,很有端庄雅致的中国女性风采。然而没想到,在大开香槟酒的告别招待会上,戴晴竟然被取消了发言,由一位印度女出版商取代了戴晴在会上致辞。面对主办方背信弃义自食其言,戴晴只是简单地询问了负责这一活动的经理彼德・利浦肯,就从容不迫地接受记者的采访,告知媒体她的发言被取消的真相。第二天,德国舆论沸沸扬扬,德国主办者快刀斩乱麻,立即解除了彼德・利浦肯的职务。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是民主社会抵制强权、维护言论自由的出色成果。在这场战役中,戴晴等人所拥有的,只是德国笔会和媒体的支持,而中国官方却与书展主办者甚至德国政府有着广泛的利益关系。但是,在自由社会里,媒体在社会上扮演一个非官方却是中心的角色,对政府和企业都起着监督和制衡的关键作用。这次,追求真相和正义的德国媒体不能容忍书展为了利益出卖言论自由,因此全力支持戴晴等人,共同抵制专制者的胡作非为。在欣赏戴晴等人的顽强抗争之时,我记起了八十年代时戴晴参加六届妇代会的事件。那一次戴晴被《光明日报》女性同人选作代表,参加选举妇联主席的会议。戴晴在会上公开发难,要求候选人陈慕华回答对她不利的传言等问题,结果差点被革命姐妹轰下台去。尽管在场的记者私下称赞戴晴"干得很漂亮",但报刊对此一律噤声,唯《中国妇女报》发出一则小文,意思却是:有人想捣乱,但被无产阶级正气压下去了。自1989年卷入学运并入狱,戴晴在祖国失去了工作、医疗福利和养老金等一切,并被禁书封口至今。2008年,她在香港出版了《在如来佛手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一书,其《后记》以这样的话结尾:"曾经一无所有的我们,清楚知道今天之所有,并不能体现完整的人类之尊严,拼死也要挣回本属自己的东西:思想独立,言论自由。"◎ 潇洒的戴晴,可怜的官方作家
二十年来首次获得机会直接面对公众在论坛上发言,戴晴很珍惜书展这个各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开幕之前的会议上,她一次次面对自己的同胞举手提问,提的都是一些国内无处提的问题,例如军队国家化、新闻与出版立法、唯GDP发展的代价等。但她得到的却是官方口径的回答。后来有一次,我和戴晴一起去中国展馆听新闻出版总署局长们的新闻发布时,不管戴晴的手举得多高,已经没有人敢把麦克风递给戴晴了。参加此次书展的中国官方代表团有一百多名作家,两千多书商,如此雄厚的资金、庞大的阵容,却畏惧一个无权无势无钱的戴晴。这是因为,在这个充满谎言和怯懦的世界里,很少有人像戴晴一样,具有不同凡响的思考与表达的胆识勇气。她思维敏锐,言辞犀利,怀着关注社会的沉重的忧患之心,不依不饶地追问真实。在大批中国官方作家唯唯诺诺言不由衷之时,她的声音显得刺耳而又响亮。与潇洒自如的戴晴相比,那些中国官方作家实在是窝囊可怜。他们本来一个个伶牙俐齿,但在法兰克福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带领,只能像绵羊一样服服贴贴,不能乱说乱动,更不敢与异议同胞接触。每当德国媒体想找中国作家做个人采访,总是被对方推辞。中国官方大花银子请了德国一家公关公司,只有这家公关公司安排的采访,中国作家才敢接受,他们没有脱离党组织而擅自发言的权利。据说,他们中有人跑到德国笔会和中国异议作家聚集的三馆来听会,回去也只能推说自己迷路了,偶然看见有中国人在说话,就过来听听而已。◎ 《收租院》的谎言与"审父意识"
这次书展,中国馆的展览有造纸术的发明和电子书籍,有作协主席铁凝和名作家莫言高声赞美德国文豪歌德,有地震后写诗"纵做鬼也幸福"的山东文联副主席王兆山,还有江泽民的两本学术专著举行全球首发式。更滑稽的是,法兰克福申恩博物馆居然从中国运来"唯一的一件中国美术展品"――中国革命宣传泥塑《收租院》。戴晴说:"这帮贪官污吏,他们要把软实力向全世界显示,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既然当局花了这么多钱把一个大谎话运到这儿来,戴晴就觉得自己有义务揭穿谎言。17日下午,我们前往申恩博物馆。在那里,面对栩栩如生的泥塑群雕,戴晴由浅入深地向德国记者和观众说明,这种造假的艺术,是怎样以欺骗手法煽动仇恨,演绎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说教,为统治者的政治目标服务。我则从《收租院》泥塑场景中的箩筐和风谷机,联想到少年时在湖南山乡,和饥肠辘辘的农民一起挑谷子送公粮的情景,共产党统治下的压迫和剥削比《收租院》的国民党时代更甚。我对德国记者说,我是黑五类出身,而戴晴是红色家庭出身,但我们不约而同地走到1989年的天安门,走入监狱,现在又一起走到法兰克福。由此想到,有些人认为戴晴出身于革命家庭,喝共产党奶长大的却骂共产党。其实,人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主要取决于个人自己的因素。黑五类出身的我自小从底层接触社会阴暗面,而戴晴的红色家庭出身,令她一直相信共产党的官方宣传,直到三十岁那年,她在历史博物馆出版的一个《正面战场作战序列》的小册子,发现中共其实只曾在很小的地盘上抗日,这才知道自己一直在受欺骗。从此以后,戴晴清醒了,她开始"审父",审查她的共产党父亲们――生父、继父、义父和公爹所走过的道路,她认识到革命吞掉自己的儿女,中共执政地位的取得不是经过民主程序公推的,而是依靠军队夺取的。她和专制主义决裂,着手做正本清源的工作,从王实味到张东荪,清理历史的血腥和荒谬,对"以共产主义为名义所进行的统治"进行拷问。岁月似乎没有在戴晴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她依然生气勃勃,特立独行,风骨卓然。摆脱了谎言的迷惑,不依附政府也不依附任何有权势的人,戴晴坚守独立精神,诚实而坚毅地,按照自己的良心与信念去生活。虽然为中国的环境问题感到绝望,但她坚持做"悲观的积极行动者"。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她对强权的挑战,是她三十年来韧性反抗的继续。
---------原载《争鸣》杂志2009年12月号,发表时有删节,此为全文。
《野鸽子》带来文字狱
―――维吾尔作家亚森的命运
茉莉
一篇寓言故事给作者带来十年牢狱之灾,这种事在今天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在连一只鸽子都不许从举行盛典空中飞过的国度,这却是千真万确发生了。新疆维吾尔族青年业余作家努力默赫默德.亚森,在《喀什文学》杂志2004年第五期发表一篇散文式寓言《野鸽子》,因而被指控涉嫌分裂活动,于2005年被判取有期徒刑十年,至今仍在乌鲁木齐第一监狱服刑。亚森的命运凸显了维吾尔族人不自由的处境,也彰显出文学在人们受压迫的现实中所扮演的抵抗者角色。在无处言说的政治高压下,文学以深沉含蓄的方式,以热情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和意象,诉说人们心底的梦想,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文学的这种巨大的魅力,令掌握国家机器的人感到惶恐不安。
◎ "或让我去死,或给我自由!"
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寓言。故事的梗概是:一只年轻的野鸽子飞出它的家乡――美丽的草莓滩,飞到有人类的地方,尽管母亲告诫过它,说人类诡计多端,但这只野鸽子不相信,它对与人类一起居住的家鸽的生活充满兴趣。那些家鸽告诉这只野鸽,说只要有鸽笼住,主人对他们还好,生活平安,它们就什么都不想了。它们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灵魂,也不知道灵魂有何用。那些家鸽等着主人来撒鸽食,但年轻的野鸽子坚持自己去野外寻食吃,因为它记得母亲说过,人类是会把鸽子抓去吃的。野鸽子认为人类把鸽子关进鸽笼,限制了自由。而老家鸽却说这是"反动宣传"。就在野鸽子谈论责任感的时候,它也落入人类的陷阱,被关进鸽笼了。野鸽子在挣扎中看见了母亲,原来这是一个可怕的梦。母亲给野鸽子讲述它那勇敢的父亲的故事。原来它的父亲曾是鸽王,在被人类俘获的时候,拒绝苟活,咬断了自己的舌头而死。为了献身于祖国和鸽群,寻找更安全的生存之所,野鸽子在像梦中所预示的一样真的出征了。在野鸽子飞进一个磨房寻找麦粒的时候,它不幸落到人类手中,翅膀被绑起来。野鸽子像他父亲一样咬断了自己的舌头,不吃不喝,拒绝被人类奴役,并发出悲愤的呐喊:"自由的凶手,无情的人类,或让我去死,或给我自由!"最后,野鸽子的母亲带着有毒的草莓飞来了,它认为孩子决不该像奴隶一样生存,而应该勇敢的死去。野鸽子伸出嘴巴吃了有毒的草莓,它终于获得自由,从人类的奴役中解脱。这篇原文为维吾尔文的寓言,采用了野鸽和家鸽的对话形式,描述两代野鸽子为自由而死的相同命运,展示出鸽子和人类相处的问题。它寓意深远,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充满个性,深受广大维吾尔读者的喜爱,曾被推荐为苏穆如客网站的 "纳悟儒孜文学奖"优秀作品。
◎ 和古今中外的寓言一脉相承
亚森的这个寓言,继承的是古今中外寓言文学的传统,和世界文学中许多动物故事一脉相承。这些故事大都是根据真实的飞禽动物塑造的,借动物的样态、举止和性格来刻划人性,启发人的视野,呈现出人世中的普遍真理,寄予深刻的哲学思考。在笔者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法国十七世纪的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就写过类似的寓言《两只鸽子》。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鸽子厌倦了平庸的家居生活,他不听另一只鸽子的劝告,展开翅膀飞到远方去旅行。 结果它遭受了暴风雨的袭击,一度被麦田上的网扣住,还曾被凶恶的秃鹫追逐,被淘气的孩子用弹弓打,最后带着一身伤痕回家。在印度寓言里,也有关于鸽子的故事。寓言《国王、鸽子和雀鹰》的内容是,凶恶的雀鹰追逐鸽子,美丽的鸽子奄奄一息。慈善仁爱的国王为了拯救鸽子,献出了自己的肉身与骨头,最后众神把国王带往天堂。几乎在所有的寓言里,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鸽子都是纯洁、美丽、和平与友谊的象征。有关飞鸟的故事,不少和追求自由有关。例如,中国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诗咏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又如一句名言:"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翼上都充满了自由的光辉。"不仅是关于飞鸟的寓言,其他许多动物故事也展现动物与人类的共通之处,例如,例如,墨黑枣红驹宁愿在呆在寒冷的风雪中,也不要温暖舒适的马厩。被人类筑起围墙繁衍的的野兔,相继撞墙而死。在太阳落山时飞去追求光明的蝴蝶,最后悲剧性地死亡。这些野生动物酷爱自由,宁愿为自由而死,反映出人类天性中的血性与骨气。
◎ 动物故事象征人类的普遍困境
因此,亚森的这篇《野鸽子》,可以说是在描写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表现人类力图超越自身的困境、争取自由的努力。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曾被欧洲人认为是旧制度遗留下来的"唯一民主的作品",亚森的这篇寓言,可以称为当代维吾尔文学中最珍贵的"自由诗篇"。那么,中共当局凭什么说这样的寓言针对中国分裂中国的呢?他们为什么要对号入座,将自己定位于残害野鸽子的可恶人类呢? 即使亚森以文学折射现实,想要借写这个寓言,反映维吾尔族人的困境与追求,这也是他的权利。今天,维吾尔族人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被迫边缘化,无法享受真正的自治权利和宗教自由,他们应该有呻吟和抗议的权利。把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当作"分裂祖国"的罪证,只能说明中共当局对文学的无知和颟顸。他们不能正视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愿给维吾尔人以自由,只能凶狠地施以文字狱,以枪杆子对付笔杆子。在这种文化摧残下,维吾尔族的文艺只许歌颂共产党,或上演一些古装戏,爱情剧,体现一些表面化的民族特色。
身为少数民族作家,亚森受到非同一般的迫害。他在巴楚县法院受审判时,当局不容许他找个人律师,也不容许他的家庭成员出庭。被判刑后,也不容许他的妻儿去探监。亚森的电脑里存有大量自己创作的诗歌和小说作品,被当局搜去了。发表《野鸽子》的那个杂志也受到政治审查,那一期杂志被当局命令收回。我因此想到亚森的两个尚年幼的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不到两岁。他们在幼年时所遭遇的这一切,会在童稚的心里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呢?他们会像亚森寓言中年轻的野鸽子一样,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追求他们民族的自由吗?"我们的周围,完全被野花绿草覆盖着,没有任何的路,也没有足迹,是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这里是河边的一块悬崖,在这里,几千只鸽子筑窝繁殖后代。在悬崖下面流过的清清河水,给我们演奏着亲切的摇篮曲。"这是亚森笔下描绘的野鸽子的自由家园。-----------
原载《开放》杂志2009年12月号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权利:2950】 小文两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